在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的海面上,随着最后一片叶片与轮毂精准对接并完成紧固,由三峡集团牵头研发建设的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成套系统示范工程——“三峡领航号”,顺利完成一体化组装。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标志着全球已安装单机容量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风电系统正式亮相,更意味着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向深远海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漂浮式海上风电装备的组装堪称“深海穿针引线”,需依次完成五节塔筒吊装、机舱轮毂对接与叶片安装等核心环节,对时间控制和安装精度的要求达到了毫米级。为攻克这一难题,三峡集团与中交集团深度协作,调用起重能力达1800吨的第四代平台船“海峰1002”,创新采用装运一体化施工模式:将塔筒、主机、叶片等关键部件提前集运至安装船,最大限度利用有效施工窗口;同时,团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塔筒姿态,确保整个吊装过程稳定可靠,完美应对海上复杂环境的挑战。
作为依托三峡阳江青洲海上风电项目打造的“巨无霸”装备,“三峡领航号”的性能数据极具震撼力。其核心机组为16兆瓦超大容量风机,叶轮直径达252米,扫风面积约5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建成后,单台机组预计年发电量可达4465万千瓦时,能为近20万户家庭提供清洁电力。更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机位点离岸超70公里、水深逾50米,还需抵御极端17级台风,为此,风机搭载的半潜式平台首创动态压载系统——可实时响应风、浪、流等外部载荷,通过智能调节三个立柱内部水舱的水量来控制平台倾角,大幅降低停机风险,兼顾发电效率与结构安全性。
“三峡领航号”的突破,离不开产业链的协同创新。研发过程中,三峡集团联合金风科技、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东方海缆、蓝水海洋及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集中攻关系泊聚酯纤维缆、风机齿电系统、动态压载控制等关键技术,实现了核心零部件100%国产化,赋予装备“绿色、韧性、智慧”三大特征,使其能全面适配深远海的严苛运行环境。从2021年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风电项目“三峡引领号”建成,到如今“三峡领航号”问世,四年间,三峡集团依托国家级科研项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培育出自主可控的漂浮式风电供应链体系。
此次“三峡领航号”还创下另一重要纪录——成为国内首个入级中国船级社(CCS)的漂浮式风电设施。CCS全程参与项目认证、审图与入级评定,对其技术安全性和行业示范性给予高度认可。这一突破不仅为我国漂浮式风电装备建立了权威标准,更将为深远海风能资源的大规模商业化开发树立行业标杆。
目前,“三峡领航号”已进入后续部署阶段,接下来将通过一体化拖航抵达目标机位,在50余米水深处开展浮体与系泊缆精准回接、动态电缆敷设及机组调试等工作,为最终并网发电做好全面准备。随着这一装备的投用,我国在全球深远海风电领域的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为“双碳”目标实现注入更强动力。
